概述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心脏医疗状况,常因压力较大和极端情绪引起。它也可能由严重的身体疾病或手术触发。心碎综合征通常是暂时性的。但有些人在心脏痊愈后会继续感觉不适。

心碎综合征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胸部疼痛或认为自己心脏病发作。心碎综合征只影响心脏的一部分。它会短暂干扰心脏泵血的方式。其余部分的心脏可以继续照常工作。有时心脏会更有力地收缩。

可使用药物来治疗心碎综合征的症状。

心碎综合征又称:

  • 应激性心肌病。
  • 章鱼壶心肌病。
  • 复发性章鱼壶心肌病。
  • 心尖球囊综合征。

症状

心碎综合征的症状可能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相似。症状可能包括:

  • 胸部疼痛。
  • 气短。

何时就诊

任何持续的胸部疼痛都可能是因心脏病发作所致。如果您出现新的或不明原因的胸部疼痛,请拨打 911 或当地急救电话。如果您心跳极快或心律不齐,或出现气短,也请拨打上述电话。

病因

引起心碎综合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应激激素(例如肾上腺素)激增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损害有些人的心脏。这些激素如何损伤心脏,以及这种状况是否由其他原因而引起,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心脏大动脉或小动脉发生暂时性挤压可能是导致心碎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结构也可能发生改变。

心碎综合征之前往往发生过强烈的身体或情绪事件。任何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况都可能引发这种状况。例如:

  • 哮喘发作或 COVID-19 感染等突发疾病。
  • 大手术。
  • 意外骨折。
  • 亲人去世或遭受其他损失。
  • 激烈的争执。

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某些药物或违禁药品可能会导致心碎综合征。其中包括:

  • 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或严重哮喘发作的急救药物。
  • 一些用于治疗焦虑的药物。
  • 用于治疗鼻塞的药物。
  • 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等违禁兴奋剂药物。

务必告诉医疗护理团队您所使用的药物,包括自己购买的非处方药。开始使用新的药物时,请向医护团队咨询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心碎综合征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有何差异?

心脏病发作一般是心脏动脉完全或近乎完全堵塞所致。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动脉没有被堵塞。但心脏动脉的血流量可能会减少。

风险因素

心碎综合征的风险因素包括:

  • 性别。与男性相比,心碎综合征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 年龄。大多数心碎综合征患者都在 50 岁以上。
  • 心理健康状况。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或有这些疾病病史的患者罹患心碎综合征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并发症

大多数心碎综合征患者很快就会康复,而且通常不会受到长期影响。但有时这种状况会复发。这被称为复发性应激性心肌病。

在罕见情况下,心碎综合征可能导致死亡。

心碎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

  • 肺部液体回流(称为肺水肿)。
  • 低血压。
  • 心律不齐(称为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心脏血凝块。

预防

为防止再次发生心碎综合征,许多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建议长期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或类似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阻断应激激素对心脏的潜在有害影响。

长期压力过大可能会增加患心碎综合征的风险。采取措施控制情绪压力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可能有助于预防心碎综合征。一些常见的减轻和控制压力的方法包括:

  • 多锻炼。
  • 练习正念减压法。
  • 与互助小组的其他人建立联系。

Nov. 11, 2023

Living with 心碎综合征?

Connect with others like you for support and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in the Heart & Blood Health support group on Mayo Clinic Connect, a patient community.

Heart & Blood Health Discussions

retirement75
Anyone have input on living with symptoms from cardiomyopathy?

60 Replies Sat, Dec 28, 2024

frank0508
High Ferritin Levels: How can I lower my levels?

17 Replies Mon, Dec 23, 2024

See more discussions
  1. Is broken heart syndrome re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cardiomyopathy/what-is-cardiomyopathy-in-adults/is-broken-heart-syndrome-real. Accessed May 24, 2023.
  2. Amin HZ,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brief review.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Life. 2020; doi:10.25122/jml-2018-0067.
  3. Ferri F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2. Elsevier; 2022. https://www.clinicalkey.com.Accessed May 24, 2023.
  4. Lu X,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Heart Failure. 2021; doi:10.1002/ehf2.13531.
  5. Matta, A.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Review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22; doi:10.31083/j.rcm2301038.
  6. AskMayoExpert. Stress cardiomyopathy. Mayo Clinic; 2022.
  7. Reeder GS, 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stress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Sept. 17, 2019.
  8. Torres-Acosta N, et al.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ADHD therapies: IACC review topic of the week. JACC. 2020; doi:10.1016/j.jacc.2020.05.081.
  9. Reeder GS, et al.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stress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Sept. 17, 2019.
  10. Mankad R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Oct. 20, 2022.
  11. Nyman E, et al. Trigger factors in takotsubo syndrome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reports.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10.1016/j.ejim.2019.02.017.
  12. Scally C, et al. Myocardial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acute stress-induced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Circulation. 2016;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975.
  13. De Chazal HM, et al. Stress cardiomyopath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doi:10.1016/j.jacc.2018.07.072.
  14. Zhang L, et al. Stress-induced cardiomyopathy. Heart Failure Clinics. 2019; doi:10.1016/j.hfc.2018.08.005.
  15. Boyd B,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Review of broken heart syndrome. JAAPA. 2020; doi:10.1097/01.JAA.0000654368.35241.fc.
  16. Lau C, et al. Survival and risk of recurrence of takotsubo syndrome. Heart. 2021; doi:10.1136/heartjnl-2020-318028.